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从一本小说谈起哈尔滨的烟柳往事

发布日期:2018-04-24

 

   作者:王静,本文原载于黑龙江广播电视报,经作者授权转发,如需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暧昧地名里的烟柳往事

  上世纪八十年末,一本讲述旧社会哈尔滨妓女生存状态的纪实小说《青楼恨歌》非常畅销。而促使作家陈春山写这样一本书的,是一个出租车司机讲给他的故事:“我曾接持过一个从海外归国观光的老妇人。她一连两天,都乘这位司机的车在道外圈楼、桃花巷一带兜圈。临要离开哈尔滨时,才凄楚地流露了自己身世。原来,她年轻时曾在哈尔滨一带当过妓女,且红极一时。”

  经过多方走访,陈春山找到了五六位有过妓女经历的老人,起初她们都非常回避,经过陈春山的软磨硬泡,才流着泪讲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陈春山说,小说虽然有虚构的成分,却是由真实故事派生的。“我下乡时曾在齐齐哈尔见到一栋伪满时期的楼,当地人告诉我,这栋楼的建筑师被日本人枪毙了。他的家因为没了顶梁柱而四分五裂,有人传他的女儿也被卖到了哈尔滨妓院,虽然只是传说,却足可以反映小人物在时代大命运里的身不由己。”

  暧昧地名里的烟柳往事

  翻开《道外区志》,我们在桃花巷那页找到了哈尔滨妓女的最早记载。桃花巷现在只是个历史街名了,如今,这条窄窄的小巷已经并入南勋街。当年,这里的青楼只有零星的几家,且等级较低。真正的红灯区在“荟芳里”。俗称“圈里”,共有妓女500多人,以中国妓女为主。妓院有南班、北班之别,南班相对“高端”,都属二等,冠以“姑苏”字样,价格也相对较高。北班二等妓院自称“下处”或“书馆”,另外还有13家三等妓院。其中妓女最多、床舍最整齐的是“德凤”下处,而人气最高的则推“荣华”、“长霖”两班。

  故纸堆里的哈埠窑姐

  在那个妓女合法化的年代,老哈尔滨的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窑姐”的广告和新闻。哈尔滨城史文物馆收藏着一张1918年的《东亚日报》上,有一期叫《滨江第一大群芳谱》的宣传特刊,对荟芳里的妓院进行排名和宣传,对于客人来说,想了解哪家书馆或下处姑娘比较多、哪家姑娘名字最好听,买一份报纸,就可少花不少冤枉钱。哈师大历史系郗鹏老师介绍说,在当时比较火的《滨江时报》上,可以看到妓院打的广告,还有出众姑娘的照片。在哈尔滨城史文物馆收藏的另一张报纸上,我们发现了妓女宣传的另一种手段:花选。城史馆馆长杨伟东说:“妓女们会在报上刊登自己的玉照和简历,偶尔举行才艺表演,还像竞选议员一样拉票、互相攻击,提高知名度的同时,还要时不时的踩竞争对手一脚。 如果和小报关系处的比较好,还可以上头条。我们馆里藏报中有位叫“文眉”的姑娘,似乎跟小报的编辑和记者处得相当到位,玉照旁边从来都是各种溢美之词,还把她如何家道中落,沦落风尘的经过一一报道,你看报上这么形容她:‘媚而不荡,秀而不薄,于众卉之中,皎然挺秀’。”

  另一个和妓女有关的信息就是花柳病的广告。《道外区志》记载:1935年傅家甸不完全统计,妓女性病发病率在22.1%,多数得不到有效医治,只能靠吸毒麻痹自己。当时对于妓女健康状况要求很严格,很多妓院因此倒闭。陈春山曾在哈尔滨公安局档案馆调出伪满时期的妓女体检表,当时是每月体检,一旦查出患病则不能再营业。不需要体检的是等级比较低的妓女,她们主要为劳苦男性服务,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的等级分明。郗鹏老师说:“当时的政府给妓女开办卫生、文化知识的学校,严禁得了性病的妓女营业,政府曾尝试废止娼妓业,结果失败了,不过禁止暗娼的行动很有成效。”

  按照经济学规律,妓院云集的地方,会有一个妓女消费的地方。在荟芳里,这个地方叫宝泰兴。宝泰兴与各“下处”、“书馆”咫尺之遥,妓女们出门就能购物。杨伟东馆长说“宝泰兴的共两层,楼下主要经营胭脂香粉之类的畅销货,有些还是进口的,楼上就是貂皮大衣金银首饰之类的奢侈品。生意做到最后基本演变成了妓女专用品商店,她们需要什么宝泰兴就上什么货。”宝泰兴在报上的广告说他们的商品“世界最流行的服饰,诸品茗茶奇香味美”绝对不是吹的。

  “洋窑姐”的别样风情

  当时,来自俄罗斯、日本的妓女,一般都在中央大街一带活动,很少出现在道外红灯区,有些只卖艺不卖身,有些只对洋人接客。

  在风情各异的外国窑姐中,白俄姑娘非常出众。十月革命之后,因为与“赤化”的苏维埃政权对立,白俄人选择流亡,很多来到了哈尔滨。在异国他乡,生存的压力使很多姑娘只能卖笑为生。他们可能是站在马迭尔大饭店台上的优雅舞女,面对达官贵人翩翩起舞。他们也可能是站在街角拉客的普通妓女,夜夜不休,只为把顾客带回自己租住的平房里。网络写手吴鞑靼在一份1921年日本出版的哈尔滨旅游手册中发现了这么一段话:“在哈尔滨繁华的中国街区里,站着许多妓女。他们招揽着有钱人,一旦谈成了价,就立马坐上人力车回家;有的还会挽着客人散步回家。除了这些散落在市里的街妓,哈尔滨还有9座窑子,里面估计有5-6名俄罗斯妓女在撑门面。还有差不多70多名俄罗斯妓女自己租房子招揽生意。

  陈春山说,当时哈尔滨被称作“支那游廊”,妓女身上浓缩着这个城市的变迁,民国初年到伪满建立,当时哈尔滨有24个国家的领事馆,外贸出口量仅次于上海,成为远东商业中心的繁荣时期,而这期间的妓院生意也非常红火。“当时哈尔滨人口只有30多万,但是从事妓女行业的有2、3万人。妓女是捐税大户,有一种说法叫妓女养着警察局。”很多外国人和外地人专程来玩,哈尔滨窑姐在全国都小有名气。

  在专家们看来,曾经的哈尔滨窑姐,是老哈尔滨商业繁荣和文化交融的见证,何况很多危机时刻,她们更有人性和血性!

  日伪时期,哈尔滨妓女减少了一半,到解放后,1000多名在册的妓女被遣散,700多人被送往牡丹江、佳木斯金矿,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女士嫁给一位国民党高官后出国。如今时过境迁,昔日的桃花巷充斥的是手机卖场和家电商场,经过几代拆迁,早已不见了当初温软香艳的模样。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0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