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哈尔滨:一座历史上的文化名城

发布日期:2018-01-16

  哈尔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及丰富的历史遗存,特定的地理条件、历史条件,使这个近代形成的城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形成了中原文化和金源文化,本土文化和西洋文化交融重叠的哈尔滨特有的文化特色,集中地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汇的兼容性。

  一、哈尔滨市是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都市型历史文化名城

  1、近代国际性交通枢纽

  1898年在中国境内修筑的中东铁路(东清铁路),是我国第一条与国际接轨、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国际性铁路。哈尔滨既是铁路管理中心,又是铁路干线交汇处。

  2、近代国际性商品流通的集散地

  自1907年成立开埠局向国际开放以后,商贸活动是哈尔滨的经济支柱。在当时哈尔滨已经成为东北北部最大的商品市场和物资集散地。1908年哈尔滨输出输入贸易额为2700万卢布,1927年日用工业品进出口额达3377万卢布,据1949年9月统计,仅松江省各县当年在哈市所购的商品金额达11532亿元。

  3、近代优秀建筑荟萃地

  从1898年起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交汇枢纽和路局管理中心,就开始城市建设和近代建筑活动,形成了各种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优秀近代建筑。建筑样式类型多,质量、艺术价值高,涉及古典系(主要是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哥特系、拜占廷系、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及现代主义、中国系、西伯利亚系、伊斯兰系等。哈尔滨近代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要遗产,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在昙花一现的世界各国新艺术运动建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哈尔滨近代建筑在中国及东亚近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丰富的反侵略、革命史迹纪念地

  近代哈尔滨一直是反帝、反侵略的阵地。1878年在呼兰先后发生两起村民反对法国传教士的斗争。1900年义和团运动,爱国清兵曾一度攻入哈尔滨道里地区。1909年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刺杀了曾担任日本四任首相和朝鲜总督的伊藤博文。哈尔滨是东北人民抗日的中心。“9·18”事变后,中国*********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涌现出大批优秀*********员和民族英雄,如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冯仲云、李兆麟等。

  哈尔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活动地。1910年至1912年同盟会会员熊成基、梁廷栋、梁廷斌、陶玉春、王泽巨、李范五等革命志士先后在哈尔滨从事反帝反封建活动,梁廷栋等五位志士在哈尔滨壮烈牺牲。

  哈尔滨还是我国传播马列主义思想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1919年4月周恩来就来哈尔滨从事革命宣传活动,其后李大钊、瞿秋白、罗章龙等相继来到哈尔滨,从事革命活动,1923年在哈尔滨建立了东北第一个党组织。刘少奇和陈谭秋同志先后来到哈尔滨领导工人运动。1929年以后,哈尔滨一直是中共满州省委的所在地。1946年以后,哈尔滨作为革命大后方,为东北直至全国的解放做出过重大贡献。

  5、金代历史文化的发祥地,辽代历史文化的植根地

  辽金两朝是东北乃至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两个契丹、女真王朝,都发源于东北,而后拓展到中原。首次沟通了长城南北,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北朝”。他们根植北疆,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辽金两代文化历史久远,然而她是哈尔滨本土文化的渊源。文化的延续性,使她或多或少地对近现代都市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是哈尔滨层叠文化的一层,是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哈尔滨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1、充满异国情调的城市意象

  哈尔滨是摆脱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根基的近代新城市。西洋文化造就的城市建筑分布广、类型多、规模大、质量较高。不仅在公共建筑中体现,而且在民居中也大量出现,有些是单栋的高级住宅,有些是成片的居住街坊,它们是构成哈尔滨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分布在城市中的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等教堂,更增添了哈尔滨城市的异国氛围。

  哈尔滨城市风貌不仅是以俄罗斯式、新艺术运动、折衷主义、日本近代式的建筑为基调,还有与这些建筑相配合的其它方面构成的整体环境,这也是哈尔滨独有的特色。如中央大街两旁的各式建筑与方石铺路,形成了国内独有的异国情调的整体环境。在民族经济发祥地的道外区,建筑外墙装饰也采用欧式建筑的一些装饰手法。哈尔滨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之称。

  2、地理条件、交通设施形成鲜明城市形象

  哈尔滨地处松花扛南岸,马家沟河贯穿市区,沿江52华里绿化带与马家沟河沿河公园,形成了城市的两个带形大视廊,高低起伏的天际线增强了城市边沿形象的识别性。天然的水系,给城市形象注入了活力,也增强了城市的个性特征。

  哈尔滨不同地区所处的河漫滩与级差台地,构成线型陡坎和突高突低的地形,形成了特征性很强的城市天际线。

  成环形连接市内各区的铁路线,既分割了城市交通,也突出了城市的个性。因此哈尔滨素有“铁半城”之称。

  3、多中心城市格局

  哈尔滨的城市格局,既不同于欧洲以教堂、市政厅和广场形成的单中心城市格局,也不同于我国传统城市以官署为一个中心的城市格局。哈尔滨是以最初相对封闭的三个核心点发展而来,由此构成三个发展极不平衡的具有各自中心的风貌区。南岗是以新艺术运动、俄罗斯式、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为基调的行政办公、高级住宅为主的兼有商业中心的综合风貌区。道里是以多种流派建筑形成的国际性商贸、中高级住宅综合风貌区。道外从开始就是中国人聚集发展而来,是哈尔滨民族经济的发祥地,由于微弱的民族资本,构成的是传统商市、中低级住宅风貌区。与中心城区一江之隔的太阳岛风景区,给城市的整体格局增加了独有的特色。哈尔滨这种城市格局真实地反映哈尔滨饱受侵略的历史,是东亚近代历史的见证。

  4、道路格局的多样性

  由于哈尔滨市历史上各个时期、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加之陡坎的地形与各个地区的分割,造成道路格局复杂,风格多样,基本有6种格局:

  ①在欧洲先进规划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以方格网为主,放射路和半环路为辅的南岗新城道路网格局;

  ②适合东北寒冷地区商业店铺的东西向街坊长,南北向街坊短的道里中心区道路网格局;

  ③在随机聚落形成的基础上,经过规划建设修整的、适合商业发展的道外区小方格网道路格局;

  ④体现20年代都市计划思想,30年代后期形成的南岗马家沟地区的巴洛克式的道路网格局;

  ⑤经过规划形成的适合居住街坊的棋盘式路网格局;

  ⑥自由式与棋盘式相结合的香坊区路网格局。

  城市道路的多样性丰富了城市形象,增强了城市本身的识别性。而近代形成的路网,缺少交通干道的通畅联系,给现代交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近几年的路桥建设,使这些问题得到缓解。

  三、具有深厚东方地方文化内涵和中西合璧文化

  哈尔滨地处东北地区这一特定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具有悠久的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历史,曾遭受过以沙皇俄国为代表的列强侵略和占领的历史,使得哈尔滨的地方文化形成了既有中国北部的,也有外来的,还有中西合璧的,集中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汇的兼容性。

  1、民族文化渊源

  哈尔滨在三千多年前就是北方少数民族--满族的先祖肃慎居住地。尽管时代几经变迁,但这里一直是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北方少数民族习惯以打鱼、狩猎为生,长期的部族生活及北方严酷气候条件养成了性情豪放、粗旷的个性特征,加之这一地区与南方文化融会贯通较晚,直到近现代,仍然在饮食、服饰、居住、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深厚的北方人特有的文化特征。

  地域辽阔,人口稀少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北方民族粗犷、纯朴的个性,哈尔滨人鲜明的体现了这种性格。

  2、地理文化特点

  哈尔滨地处中国北方,气候寒冷,漫长的冰雪期也深刻影响着哈尔滨人的生活方式,其生活习惯、社会活动、文化修养均打上了冰雪文化的烙印。哈尔滨的冰雕在世界享有盛名。在一年一度的冰雪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哈尔滨冰灯博览会、太阳岛公园荟集着冰雕、雪塑精品,向世人展示了哈尔滨的冰雪文化艺术。

  哈尔滨是全国冰上运动基地之一,哈尔滨人从小就从事冰上运动,冬季的冰场上始终活跃着儿童、青少年与成年人。众多的哈尔滨人都喜欢冰上活动,乘冰帆、滑雪橇,更是哈尔滨人偏爱的活动。

  人工破冰的松花江里,有许多冬泳爱好者在畅游,这在全国,甚至世界也堪称一绝。

  3、西方文化遗存特征

  特定的历史文化,特殊的地绝因素,使哈尔滨一度成为被沙皇俄国统治的国际都市,大量多国侨民长期在这里居住生活。他们的生活习惯、民族文化等都带进了哈尔滨,使哈尔滨的城市建筑,人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语言等方面都留有西方文化色彩,如人们称面包为“列巴”,“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也正是人们从城市意象、市民生活方式等方面观察之后而对哈尔滨的高度概括。

文章来源:东北网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2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