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东北这个县城是因“痘”而生,用“三”字来命名

发布日期:2018-11-01

  依兰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县城周遭有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三水交汇,人称“小三江口”。三水环绕的依兰小城是天然的风水宝地,其悠久的历史,演绎着辽代“金牌天使”贡海东青、北宋徽钦二帝五国城坐井观天等传奇,清代长白山“三仙女传说”中的大清王朝的肇祖布库里雍顺,就是沿着牡丹江顺流而下,最终在依兰城西10里外的斡朵哩城,解决了三姓地方为争夺雄长互相仇杀。三姓人听说此男孩布库里雍顺是天女所生的圣人,于是把他抬回村中,推为国主,由此开创了满洲人称霸中华的基业。

有谁知道,东北这个县城是因“痘”而生,用“三”字来命名 

   依兰县地图   

  有人说:依兰这个名字很美,著名导演汤晓丹拍摄的《奥雷.一兰》这部电影的女主人公一兰,原型就是依兰。还有人说:美丽的依兰花,源于依兰之地的孕育。种种美丽的猜想,只是人为的赋予“依兰小城”的华美外衣,究其“依兰”名字的根源,可谓是:因“痘”而兴,以“三”扬名。

  天花也称“痘疫”,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在牛痘没有被发现和广泛使用之前,病人仅有四分之一的存活几率,侥幸存活下来的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也会留有“麻子”坑,英国史学家纪考莱把天花称为“死神的忠实帮凶”。

  清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顺治帝,便是患天花而死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康熙天花患后康复,其后清廷规定皇子未出痘者不得继承帝位,足见天花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之深刻。

  康熙前期以前,基于当时对天花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认识,满族抵御天花感染的保护性措施,还主要是躲避与隔离。清人入关进住北京后,仍沿袭关外的做法,设查痘官,名“查痘章京”,专门巡查出痘者,并“理旗人痘诊及内城民人痘疹迁移之政令”。

有谁知道,东北这个县城是因“痘”而生,用“三”字来命名 

   天花病毒   

  查痘官的职能和隔离措施被官方作为制度写进当时的所谓行政“会典”:旗下各家有人出痘,须向查痘官报告,否则治罪。时在盛京的朝鲜人曾记述:“痘疫乃此国之大禁忌……不即告发掩置,以致现露,则其罪极重”,其“有讳痘之人,则论以死罪”。为防止痘疫交叉扩大传染,一经发现患痘者,马上即予隔离。对于查出或主动报告之出痘者,官方采取遣往边远之地集中出痘以隔离人群的办法。其时规定:凡出痘者,一律带出城外二十里居住,时人称之为“驱痘”。

  按说依兰所管辖之疆域,乃明属胡尔哈部费牙喀人,即赫哲人的祖居之地,以渔猎为生的赫哲先民沿着河流从事生产活动。大清建国初期,在胡尔哈(牡丹江)河口,居住着赫哲嘎山达黄甲力带领的四十余户人家。从胡尔哈河与并松花江的汇合处顺流而下百里即到达汤汪河口,这里的百余住户,是由赫哲嘎山达萨柳带领的族人。玛那哈地方,系赫哲嘎山达阿勒珠带领百余户居住。胡尔哈河的正东系倭和地方,有赫哲舒穆鲁氏人居住。这有四个氏族人推举葛依克勒氏哈赉达索索库为盟长,索索库率领众多的赫哲人,在牡丹江、松花江、汤汪河、倭肯河的山水间,从事着劳作繁衍的旧事。

有谁知道,东北这个县城是因“痘”而生,用“三”字来命名 

   五国城在依兰   

  远在塞外的依兰,原本是个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可偏偏又要和“天花”产生某种必然联系。据《三姓志》载:“天聪年间因明国外乱时,皇上差使臣定山东,挑选胡尔哈河一带居住之赫哲人内拣选一千名,即命索索库带领前往征剿。嗣于顺治二年,有未出天花赫哲人等,由军营全行撤回,其出过天花者留彼。”

  依兰县城有牡丹江、松花江、倭肯河三江包围着,这三条江将依兰城与外界隔离开来,是个天然的隔离场所。顺治二年,军营当中那些未出天花的赫哲人受皇命驻扎在此地的“和屯格栅”,此举即解决了天花在赫哲的传播问题,又可以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抗击老羌(沙俄)入侵所造成的危机,可谓一举两得。这些未出痘的赫哲人千里迢迢返回故乡,确要因“驱痘”被阻止于一步之遥的家门之外,剥夺了和家人团聚的权利,其无奈的心情可想而知……后人无法准确评价“驱痘”披甲人的悲壮付出,有一件事已变得别无选择,“和屯格栅”(后来的依兰城)因驻兵的缘故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依兰城以此清廷为了奖赏索索库等一干人为国家建立的功勋,“康熙五十三年,将土著赫哲种舒、葛、卢、胡(满语译为舒穆鲁、葛依克勒、卢业勒、胡什哈里)四巨族,分编为正红、正黄、正蓝、正白四旗世管佐领。”世管佐领是可世袭罔替的官员,这“四姓”“依气满洲”族长的人生分明走向一个再无法逾越的高点,他的子孙们依仗祖上的阴德不需要半点奋斗,世世代代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谋得含金量相当高的一官半职。

  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依兰城也叫三姓城、依气霍通(满语新城之意)。当年在此居住的舒、葛、卢、胡“四姓赫哲”,因何缘故变成了“三姓”,民国《吉林依兰志》认为“因舒穆鲁后入,故此城名三姓,满文为依兰哈喇”,伪满“依兰纪略”却是这样的描述:四姓赫哲“嗣以胡氏徙往宁古塔,只余舒、葛、卢三姓,遂呼斯地为三姓”。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笔者无法去深入探究,留给历史学者去考证吧。不容置疑是,斯地完成了“四姓”向“三姓”的华丽转身。

  公元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筑三姓(满语依兰哈喇)城,始设三姓协领衙门。雍正十一年,此地添设三姓副都统,为吉林最初五城之一。光绪三十一年设依兰府。满汉文字间此消彼长的变迁反映了历史风云的复杂变换,满语“依兰哈喇”(汉语:三姓)被简化成了依兰。

有谁知道,东北这个县城是因“痘”而生,用“三”字来命名 

   新依兰   

  朋友曾对笔者说:依兰县的满语语义就是“三”县,真是个好难听、好弱智的名字。如果现在仅用一个数字“三”来命名一个行政区划,就是被赵本山忽悠的卖了拐卖了车的“范师傅”也会鄙夷这个创意,肯定会招致各种新闻媒体的唾弃。

  笔者掩口一笑,答曰:就是依兰是三,因为三有许多美好的寓意,我才非常喜欢这个名字!在过去,很多文人都喜欢“三”这个数字,大文豪胡适的父亲胡传,字就为“守三”。老子在《道德经》中留有这样的句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意为“一生二”就是从这混沌状态中生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交合产生了另外三种事物(如矿物植物和动物)即为“二生三”,“三生万物说的是有了这三类事物的相互繁衍,世间万象就产生了。”古语中也有“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之说,三姓之地天地人三才兼备、三生万物人杰地灵,叫依兰为满语的“三”字有什么不好呢?

  事实上,依兰这个名字在此地已经使用多年了,依兰人对这个近百年的县名有了感情,心甘情愿地去称呼它,外乡人叫声依兰也感觉太正常不过了,当今也没有多少人去计较依兰名字的来历了……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0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