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关于石英“摄影散记”的散记

发布日期:2021-03-28

本书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


   在我多年从事画报、画册以及其他视觉刊物的编辑实践中,以文配图的专题形式可说是最常见刊载方式。但这里经常遇见两个令我很感棘手的问题,一是“文”仅仅是“图”的浅显解说,缺乏“文”的整体感和韵味;二是“图”和”文”貌合神离,图片沦落为一种装饰或摆设,即使没有图片,文章也不会影响阅读文字的效果。为此、我曾长时间困惑不已,间或除了对有文字功力摄影作者“点拨”些诸如“摄影专题的文字和作品是不可或缺的你中有我”的“关系”外,只能是无奈地面对这种不尽人意的现状。

   可也是,能够将“图”和“文”融会贯通,并能将这两者“打造”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这样的摄影作者太少了。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遇到了本书作者石英。

   那是两三年前一个春寒料峭的季节。当我们接过石英赠送我的一本他的摄影散记画册时,终于感觉到我一直在寻觅的一种摄影形式竟有人把它作为一种摄影创作模式多年来契而不舍地在探索践行,而“摄影散记”这个我们不曾听说过的称谓,是如此恰到好处地涵盖了以人文地理和社会生活为创作内容的摄影专题的本质特征。

   作为出版人,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不已,一古脑儿将我的感觉向世英合盘端出,并提出这本摄影散记为底本,再创作、补充一些专题,将此作为一种摄影创作的探索编撰出一本面向市场的画册正式出版的想法。

   记得当时石英感觉很是意外。在他看来,自己一以贯之的“摄影散记”乃是下意识的摄影创作而已,他之所以选择这种表现方式,就是因让人单纯的欣赏摄影作品觉得意犹未尽,只好通过文字的“画外音”将摄影作品的内涵,予以发掘和阐释。

   这真是应了“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老话。

   就这样,带着我及我的同事们让更多读者特别是摄影爱好者对“摄影散记”品读鉴赏,藉以让摄影散记成为摄影人创作的一条路径,让更多的摄影人认识它、喜欢它、驾驭它的初衷,我们开始了与世英的摄影散记的交流、碰撞、融汇、认知的编辑过程。

   随着我们对“摄影散记”认识上的深入和共鸣,我愈发感觉我最初的“预期”感觉是对的。


人文与自然






















   关于什么是摄影,或许会有诸多的阐释和答案。

   如果理性地为摄影划出一条定义,我认为摄影实际上就是在还原客观物象过程中塑造的光影艺术,它的本质是用光与影承载的文化。

   应该说明的是,摄影艺术与其他艺术种类相比,有其自己的特殊性。之所以特殊,那就是摄影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艺术种类,最特殊的是它必须借助纯客观的景象为载体,无法像画笔那样进行纯粹的艺术创作。但摄影又是实实在在的艺术,你看,那些镶嵌在摄影史上的优秀的摄影作品,不论是纪实的,还是创意的,不论是景观的,还是人物的,又是那样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构图、用光、色彩、影调等等都在诠释着摄影中有着不可剥离艺术元素,正是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大量的震撼人心的摄影经典作品,使摄影当之无愧进入艺术的殿堂。

   所以,尽管摄影囊括着诸多的元素,但摄影的艺术表现当是不可取代的第一要素。

   问题是,当一些似乎纯粹的摄影艺术出现在我们眼帘的时候,我们竟会感到那样的漠然,更有甚者,就像看到与己无关、随手可弃的物品一样,那种没有共鸣的淡然和轻视,不禁使我对摄影艺术产生了寻根问底的叩问。

   摄影艺术的生命力究竟在哪里啊?

   这个问题随着我编辑影像媒介的十几年实践,终于在对中外摄影做了一番梳理和盘点后找到了答案:当我能够存留在脑海里的摄影作品逐张回放后,就会惊奇地发现,那些能够震撼人心、能够称之为经典的摄影作品,无一例外都是在人文与自然、历史与风情、社会与生活等方面嵌下了时光的记忆。这使我惊叹不已,原来摄影之所以成为普罗大众欣赏的艺术,是因为它的灵魂在于传播文化。这种艺术化的人文影像,通过它带有明显性的赞美或鞭挞的倾向,实际上就是文化的诉求和张扬,因而观者才会在艺术魅力的磁场中感到共鸣,从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

   石英就是用“光与影承载的文化”的这把金钥匙开启摄影之锁,从而在面对着的纷纭繁复大千世界中找到了自己创作的焦点,以摄影承载文化为路径,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摄影散记”之路。


历史与风情















































   艺术的内核其实是美和创造的组合,正是摄影拥有通过创造捕捉美、记录美、塑造美的功能,摄影才会把现实的客观物象在创造性的选择中使其达到美的状态。这种“选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时间上的选择,一是空间上的选择,更多的则是时间和空间的二重选择。这里,所谓“摄影家的眼力”便成为能否拍出优秀作品的关键。

   毫无疑问,石英的“摄影家眼力”是难得的。因为他的文化素养,因为他的思考,因为他的审美能力。

   首先说,作为一种创作形态,石英以一个唯物主义者的眼光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在扑朔迷离的大千世界里,用求真的虔诚态度还原于真实的世界。这样,他的摄影作品保持着生活的原汁原味,散发着生活的原始芬芳。正是这种求真,他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真,表达善,展现美。

   从人文历史中寻找闪光点,也是石英摄影散记的一大特色,他推崇开明,弘扬正义,反思历史,面向未来。在这些散记里,他用沉思凝固画面,用叙述解说镜头,视觉阐释了历史,光影嵌印着剖析,沉思、反思、深思的缕缕思绪,就这样化为一张张作品,让读者一起去思索。此外,善于观察,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从千篇一律的窠臼中,给人以新的发现和启迪,这也应该是石英力图突破创作藩篱的又一见证。在摄影创作中,很多人都习惯于“从众”心理,乐于模仿式创作,石英在这一点上可贵之处是不随波,不逐流,在大家都拍的题材中以自己的视角拍出一个不同或者是新意来。这与其说是艺术表现的不同,倒不如说是文化上的考量。

   总之,石英的摄影散记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很多,比如地理风光题材中,如何发掘人文底蕴元素,让无尽的美景透出人与生命的原色;在主旋律的题材中,如何以高度历史责任感把握分寸,以真实的客观具象讴歌时代;如何在民俗风情的拍摄中,在历史长河的源头上和蔓延中重拾中华民族文化的珍珠;如何以普世情怀关注芸芸众生,以平民心态反映百姓的喜哀乐怒等等,都应该说是他站在文化的制高点上在进行摄影创作。特别是石英在自己的经历和偶遇的事件中,他对别人很容易疏忽的题材上的敏锐和应对,不能不说表现了一个优秀摄影家的特质。至于他的一些偏重于人文历史的散记,更昭示了摄影和文化的关系。


现实与聚焦











































   石英的摄影散记以其深刻的思考、独到的发现、广阔的视野、鲜明的主题、强烈的视觉等等,捕捉、凝聚、提炼出人类与生态、人文与环境、历史与风情、人物与社会等等的世界万象,内容厚重丰富,艺术表现大气磅礴,构图别致颇具匠心,作品给人以联想和启迪,是当今摄影创作特别是专题摄影创作很难得的上乘之作。其配图的文字,生动、细腻的阐释了作者的创作心路历程,不论是题材的的甄别、主题的提炼,或是关于摄影的文化观、艺术观等等,都有作者独到的观点和主张,无不在表现一个摄影人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思索以及对摄影艺术真谛的叩问和追求。

   摄影能达到如此的境界,大概只有悟出了摄影和文化的关系才能做注解。不知为什么,谈到这个问题,我仿佛看见一个崇尚文化、喜欢摄影的人,数十年来带着对文化理解,更带着对文化敬畏,小心翼翼、孜孜以求地要将探索着摄影散记的文化的含量及容量的跋涉身影。他之所以这样投入,就是为了让摄影高扬着文化的旗帜。

   这个人,就是石英。

   我觉得,石英的“摄影散记”一语中的地点破了我曾经苦思冥想的摄影创模式,这种创作表现手法,会将摄影作品潜在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未来的几年间将是一个不可遏制的摄影创作现象而大行其道,这种“以摄影艺术”演绎成“摄影文化”的时代跨越,会为摄影的传播受益于更多的人群。

   凭着职业的经验和敏感,我想说的是,如果这类“摄影散记”能被一些摄影人所掌握,那么,我们在书店看到的摄影出版物尽是一些工具书或是千篇一律的靠图片累积起来画册的令人压抑的局面会不会得到改观呢?

   我还想,当摄影作品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气息愉悦着读者的眼睛,开阔着读者的襟怀,启迪着读者的心智,诱发着读者的思考,不难想象以摄影读物发轫为特征的“读图时代”将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

   无论如何,摄影一旦插上文化的翅膀,一定会翱翔在更广阔的天空……




文章来源:大美黑龙江   作者:张永德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250s